消化和吸收(5)-2019年專升本醫學綜合復習資料-廣東成教
第五節 胃內消化
二、胃液分泌的調節
(一)促進胃液分泌的調節因素
進食后胃液分泌的調節機制一般按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分成三個時期,即頭期、胃期和腸期。這三個時期幾乎是同時開始、互相重疊的。
1.頭期胃液分泌 頭期胃液分泌的傳入沖動均來自頭部感受器(眼、耳、鼻、口腔、咽、食管)。一般情況下,頭期胃液分泌量較大,約占進食后分泌最的3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的含量均很高。
2.胃期胃液分泌 食物入胃后,對胃產生的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繼續引起胃液分泌,胃期分泌的胃液量大,約占進食后總分泌量的6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很高。
3.腸期胃液分泌 當食物離開胃進入小腸后,還有繼續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腸期胃液分泌的量不大,大約占進食后胃液分泌總量的10%,這可能與食物在小腸內同時還產生許多對胃液分泌起抑制性作用的調節機制有關。
(二)抑制胃液分泌的調節因素
胃液分泌除受興奮性因素調節外,還受各種抑制因素的調節,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有精神情緒因素,主要有鹽酸、脂肪和高張溶液三種。
1.脂肪 脂肪進入小腸后其消化產物抑制胃液的分泌;
2.鹽酸,胃內pH值降到1.2~1.5時,對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
3.高張溶液,可通過腸——胃反射抑制胃的分泌。
三、胃運動的形式及胃排空
(一)胃運動的形式
1.緊張性收縮 消化管壁平滑肌經常處于一定的持續收縮狀態,稱為緊張性收縮。有利于保持消化管一定的形態位置,維持消化管內一定的壓力有助于食物的消化、推進和排空。
2.容受性舒張食物刺激咽和食管,可通過反射使胃底、胃體肌肉舒張,稱為容受性舒張。具有容納和貯存食物的作用。是胃特有的運動形式。
3.胃的蠕動食物進入胃約5min蠕動即開始,蠕動波從賁門開始向幽門方向推進。初始時波細小不易見到,到胃中部時才變得明顯起來,有些波可以達到幽門,甚至進入十二指腸;但也有些波只到胃竇部即消失。蠕動是胃壁平滑肌去極化慢波觸發電位而引起的,故其頻率約為3次/min,只需1min左右即可達到幽門。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個蠕動波通??膳懦?~3m1的食糜進入十二指腸。胃蠕動的生理意義在于:
(1)磨碎食物,進行機械性消化。
(2)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食物化學性消化。
(3)把食糜通過幽門推向十二指腸。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腸的過程稱為胃排空。胃排空的速度因食物的種類、性狀和胃的運動情況而異。
1.胃內容物促進排空 胃內促進排空的因素是胃內容物,胃內容物的容量和排空速度呈線性關系。胃內容物擴張胃壁的機械刺激通過迷走一迷走反射和壁內神經叢反射使胃運動增強。胃內容物主要魁蛋白質消化產物引起促胃液索釋放,也可增強胃竇運動。
2.十二指腸內容物抑制排空 食糜中的鹽酸、脂肪及蛋白質消化產物、高張溶液以及機械性擴張刺激,通過腸胃反射和局部刺激小腸上段粘膜釋放促胃液索、促胰液索、縮膽囊索、抑胃肽等.抑制胃排窄(促胃液索雖然刺激胃竇收縮,但同時增強幽門括約肌的收縮,其凈的作用是延緩胃排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m.oooooo1.com/yixuezonghe/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