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為【傳愛成考】旗下網站,主要提供免費成人高考政策與資訊,信息僅供學習交流,非官方網站,具體信息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https://eea.gd.gov.cn/為準。

虛詞解讀(一):2020年廣東成考專升本語文文言文虛詞講解

廣東成考幫 發布時間:2020-10-16 14:26:52

  下文是為各位考生總結的2020年成人高考語文科目的重點虛詞及其常見含義,本文主要講解的虛詞為“焉”和“以”,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一、“焉”


  (一)兼詞


  兼有介詞"于"和指示代詞"是(此)"的意思,通常用于動詞或動詞結構之后,介紹關涉到的人、事、物、處所等。例如:


  (1)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於國也》)


  (2)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鄭伯克段于鄢》)


  (二)指示代詞


  通常用在及物動詞之后充當賓語,指代前面出現的人、事、物等。例如:


  (1)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頹然喪矣。(《論毅力》)嘗焉:試著做這件事。


  (2)若甚憐焉,而卒以禍。(《種樹郭橐駝傳》)憐焉:愛護百姓。


  (三)疑問代詞


  通常用于動詞或動詞性結構之前表示疑問,可譯為"哪里"、"怎么"等。例如:


  (1)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季氏將伐顓臾》)


  (2)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書》)


  (3)姜氏欲之,焉辟害?(《鄭伯克段于鄢》)


  (四)語氣詞


  作為語氣詞,"焉"可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不同的語氣。


  表陳述語氣,可譯為"了",或不譯。例如: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莊子。秋水》)


  我則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終不可達也。(《論毅力》)


  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如:


  (1)君何患焉?(《鄭伯克段于鄢》)


  (2)則不才益將何以報焉?(《報劉一丈書》)


  (3)雖幾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書》)


  二、“以”


  (一)介詞


  作為介詞,"以"的用法較多且意義復雜,但基本內容是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或憑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視為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變化。分別說明


  表示憑借


  基本用法和意義是表示動作行為以某人、某物為依據或憑借,可譯為"用"、"拿"等。


  例如:


  (1)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陳情表》)


  (2)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五代史伶官傳序》)


  (3)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馬伶傳》)


  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種技能為依據或憑借,意義有所虛化,除可譯為"用""拿"外,還可譯為"憑借"、"依照"、"根據"等。例如:


  (1)王好戰,請以戰喻。(《寡人之於國也》)


  (2)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於國也》)


  (3)皆以用戰為名。(《李將軍列傳》)


  (4)彼以堅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論毅力》)


  (5)梨園以技鳴者,無慮數十輩。(《馬伶傳》)


  有的表示憑借某種身份、資格或地位從事某事,意義更為抽象。例如: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陳情表》)


  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李將軍列傳》)


  其后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李將軍列傳》)


  表示原因


  原因是導致某種結果的邏輯根據,因此此種用法可視為表示憑借用法向更為抽象的事理邏輯方面的延伸和發展,可譯為"因"、"因為"、"由于"等,有時也可直接翻譯為"憑著"、"憑借".例如:


  (1)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馮諼客孟嘗君》)


  (2)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陳情表》)


  (3)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陳情表》)


  (4)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陳情表》)


  (5)其觀于人也,笑之則以為喜,譽之則以為憂,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答李翊書》)


  (6)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張中丞傳后敘》)


  表示帶領、帶領


  可以帶領、帶領的其實也一定是可以依賴、可為憑借的,因此也與表示憑借的用法有一定的關系,有時甚至也可直接翻譯為"憑"、"靠".例如:


  (1)以爾車來,以我賄遷。(《詩經。氓》)


  (2)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張中丞傳后敘》)

免費領取成人高考復習通關資料包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m.oooooo1.com/yuwen57/1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