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講解(一):2020年廣東成考專升本語文重點文言文分析
下文是為各位考生總結的2020年成人高考語文科目部分重點文言文的考點,本文講解的文言文為《季氏將伐顓臾》與《大同》,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一、《季氏將伐顓臾》
作家作品
《論語》主要掌握
1、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注意:要與后面“李將軍列傳”的《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以及“馮諼客孟嘗君”的《戰國策》是“國別體雜史”相區別)。
2、內容: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3、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孔子主要掌握:
1、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
2、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3、其思想核心是“仁”,觀點有“仁者愛人”,“克己復禮”,“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本文是《論語》中一篇記言散文。
課文主旨
季氏,季康子,春秋時魯國的大夫,把持朝政;
顓臾,春秋時附屬于魯國的小國。
主旨:本文批評了季氏兼并顓臾的企圖,并闡發了孔子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疑難詞句
冉有,季路見于孔子:冉有,季路被孔子召見。
無乃爾是過與:恐怕是要責備你吧。(過:責備)
何以伐為:為什么要討伐他?
4、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詞,這,指顓臾)
5、陳力就列,不能者止。(陳:施展就:擔任列:職位)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疾:痛恨舍曰:不說辭:找借口)
7、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來:招徠,使動用法)
8、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二、《大同》
作家作品
《禮記》成書于西漢中期,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
大同:即人類的理想社會,大團結,大和諧的社會。按照儒家學說,五帝時代(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是大同社會,是“大道之行”的時代。
主旨
孔子對春秋末期的社會現實不滿,論及“大同”“小康”理想社會,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對“克己復禮”,重建“大同社會”的美好憧憬。
疑難詞語解釋
仲尼之嘆,蓋嘆魯也。孔子的概嘆,是由于魯國的緣故。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我沒有趕上,但是有文字記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在大道運行的時代,天下為全民所有,推選有才能的人參加管理,講求誠信,謀求和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所以,人們不僅親自己的親人,還親別人的親人;不僅愛護自己的子女,還愛護別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終止,壯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長。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在這種情況下,奸謀就不會產生,盜賊就不會發生,大門不用關閉,這就是大同社會。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用禮來規定君臣的名分,用禮來加深父子的親情,用禮使兄弟和睦,用禮來使夫妻和睦。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用禮來考察道義,誠信,過錯,以仁愛為典范,向民眾明示為人行事的常規。
學習要點
重點掌握大同社會與小康社會的區別。(對比手法)
大同社會
小康社會
在社會所有制與政治目的
“天下為公”
“天下為家”
人事制度
選舉制“選賢舉能”
世襲制。“大人世及以為禮”
精神文明
“禮”自然運行于自然與人類社會之間,人欲與禮自然融合,人自然順應自然。
“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圣人用“禮”約束人欲,治理天下。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物質文明
物質極大豐富,“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皆有所養”<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m.oooooo1.com/yuwen57/1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