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為【傳愛成考】旗下網站,主要提供免費成人高考政策與資訊,信息僅供學習交流,非官方網站,具體信息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https://eea.gd.gov.cn/為準。

考點歸納(九):2020年廣東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必考知識點

廣東成考幫 發布時間:2020-10-16 14:16:39

  為幫助各位考生更高效的進行成人高考專升本層次的備考,為各位考生總結了2020年成人高考政治科目需要考生了解的重要知識點,本文主要介紹“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島世界觀和方法論”相關的考點,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哲學及其基本問題


  1.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


  (1)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這是從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上說明什么是哲學。哲學與世界觀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首先,世界觀是人們對于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是以理論形式系統反映世界的學說,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其次,世界觀人皆有之,人們在生活實踐中,都會自發形成不系統的樸素的世界觀,哲學則是人們用哲學的術語,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采取概念體系的形式予以表達的理論形態的世界觀。再次,哲學屬于世界觀,但世界觀并不都可以稱為哲學,只有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才可稱為哲學。最后,世界觀人人皆有,因而哲學作為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也就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學習和掌握它;但哲學又是具有嚴密邏輯結構的理論體系,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通過認真、刻苦學習,才能真正掌握。


  (2)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首先,所謂方法論就是人們關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統理論。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用這種理論去觀察、分析、思考和解決各種問題,就是方法論。可見,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其次,一般說來,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世界觀的差異會導致方法論的不同,方法論的不同又體現了世界觀的差異。再次,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使抽象的哲學理論能夠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動,使哲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不同世界觀的人,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各種問題的態度和處理方法也是不同的。


  2.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基本問題及其主要依據


  哲學所涉及的問題很廣泛,其中最基本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只有一個,這就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是對哲學的發展和斗爭史的科學概括與總結。


  要把握思維和存在為什么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就必須了解它的性質及其在人類活動中的地位。具體說來,主要依據是: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任何哲學派別都不能回避而必須做出明確回答的問題。這是因為,整個世界高度概括起來,無非是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兩大類。任何哲學理論,實際上都是這樣或那樣地在回答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②如何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它規定和決定著哲學家們的基本立場和哲學的基本路線,以及解決其他哲學問題的根本方向、原則和方法。③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史上各派哲學斗爭的焦點,從而成為劃分哲學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惟一標準。④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是人們社會實踐中的基本問題。人們在現實生活和實踐中的一切活動,高度概括起來,就是兩件大事:一是認識世界,二是改造世界。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都不可避免地、經常地會發生主觀與客觀的矛盾,即思維和存在的矛盾。在社會實踐中,堅持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使主觀符合客觀,這就是唯物主義態度,就能取得成功;反之,憑主觀想像辦事,脫離客觀實際,就會遭到失敗。


  (2)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精神(意識)和物質誰是第一性或本原的問題,即誰決定誰的問題。


  從時間上看,誰先誰后;從空間上看,誰產生誰;從因果關系上看,誰決定誰。也就是說,誰是世界的本原。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精神(意識)和物質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研究世界的本原或本質的理論,在哲學上通常叫做本體論;而研究思維能否認識存在以及如何認識存在的理論,則通常稱為認識論。


  哲學基本問題兩方面的內容是相互制約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任何哲學都必須回答這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也不能少。但在這兩個方面的內容中,第一方面是解決第二方面的前提和基礎,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展開和深入。不能科學地解決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就不可能科學地解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然而,我們之所以要弄清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正是為了能夠在一個正確的基礎上把思維與存在統一起來,實現我們認識活動的任務和目的。因此,離開思維與存在的同一關系孤立地談論二者的本原關系,就會降低甚至失去研究本原問題的意義和作用。


  3.哲學的主要派別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歷史形態


  第一,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給我們提供了劃分哲學基本派別的科學標準,使我們能夠科學地把握各種哲學派別的本質。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即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區別哲學基本派別的惟一科學的標準。依據哲學家怎樣回答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哲學區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基本派別。所謂唯物主義,就是主張物質(存在)第一性、意識(思維)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的哲學派別。所謂唯心主義,就是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物質是意識的派生物的哲學派別。一切哲學,歸根到底不是屬于唯物主義,就是屬于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和徹底的唯心主義都主張世界有一個統一的本原,所以它們都是一元論哲學。哲學史上的二元論,否認世界有一個統一的本原,認為精神和物質是兩個各自獨立、互不依賴的本原,是哲學上的折中主義。但它否認了物質決定意識而必然陷入唯心主義泥潭,所以它并未超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爭論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第二性的實質,主要是用什么觀點、沿著什么路線去認識客觀世界的問題。


  第二,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個方面即思維與存在有無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把哲學區分為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所有的唯物主義者和比較徹底的唯心主義者都主張世界是可以認識的,都是可知論者,可見,在可知論中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分。不可知論是違背事實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實踐是駁斥不可知論最有力的武器。可知論和不可知論作為哲學的非基本派別,并未超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基本派別。不可知論只是表現了哲學路線上的某種不徹底性,本質上也是唯心主義的一種表現。


  第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歷史形態。首先,唯物主義發展的歷史形態。唯物主義哲學是隨著人類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以及同唯心主義的斗爭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它大體經歷了三個基本階段或歷史形態。唯物主義發展的第一個歷史形態是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其基本特征是:肯定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否定神創世界的觀點,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種或某幾種“原初物質”(如水、火、氣、土、風等)。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堅持世界物質性的正確立場,但缺乏科學的論證,具有直觀性、猜測性的樸素性質。唯物主義發展的第二個歷史形態是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這種唯物主義繼承了古代樸素唯物論的優良傳統,高舉無神論的旗幟,在反對封建主義、經院哲學的斗爭中,起過積極的進步作用。但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存在著嚴重的缺陷。這些缺陷是:機械性(它把一切運動都

免費領取成人高考復習通關資料包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m.oooooo1.com/zhengzhi/11126.html

廣東成考交流群

廣東成考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