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知識點復習提綱(3)-2019年政治-廣東成教
1.實現人的價值的根本途徑在于:在社會實踐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2.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3.判斷一種生產關系是否先進的根本標志是看:促進還是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取決于: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
5.解放戰爭時期,揭開戰略決戰序幕的是:濟南戰役。
6.實際工作中的教條主義者,割裂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犯了類似:唯理論的錯誤。
7.當前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中心環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8.唯心主義的基本形式是: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9.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體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
10.量變是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
11.人工智能的出現和發展證明了:物質是意識產生的基礎。
12.標志中國革命由國民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的會議是:遵義會議。
13.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說的中產階級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
14.中國革命斗爭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
15.認識的本質在于:能動反映。
16.新民主主義社會屬于:社會主義范疇。
17.生產關系范疇所反映的是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物質經濟關系。
18.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被確立下來是在:黨的“十五大”。
19.黨的建設的基本問題是: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
20.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21.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是指: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及其運動方式。
22.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在:五四運動中。
23.堅持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應該是: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 。
24.臺灣問題的本質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25.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標志是: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26.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對外開放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其顯著特點是: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27.作為哲學范疇的物質是指:作為物質普遍屬性的客觀實在性。
28.毛澤東明確提出“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任務的會議是:六屆六中全會。
29.統一戰線的根本問題是:領導權問題。
30.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m.oooooo1.com/zhengzhi/5706.html













晉公網安備140109020016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