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和歷史進程(5)-2019年政治-廣東函授
(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及矛盾運動;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
1.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及矛盾運動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指同生產力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及設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產生,上層建筑是根源于經濟基礎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有什么性質的經濟基礎,就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變化和變革。
②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總要利用政權和意識形態的力量,促進自己的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并同有害于自己經濟基礎的現象作斗爭;上層建筑適合自己的經濟基礎的需要時,就起促進作用,不適合時,就會阻礙自己的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上層建筑對社會發展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所的經濟基礎的性質,當它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時,就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進步力量,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時,就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力量。
③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兩者的矛盾運動。這一矛盾運動是建立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基礎之上的。當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基本適合生產力發展之時,為它的上層建筑和它是基本適合的;當生產關系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之時,上層建筑同生產力發展引起的經濟基礎的變革要求之間就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從而要求上層建筑的變革。兩者的矛盾運動也是“基本適合→不適合→基本適合”的矛盾運動過程。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m.oooooo1.com/zhengzhi/5732.html













晉公網安備14010902001667號